发表于 2017-12-28 10:05
2007年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拉开了正式运营的大幕。从此,这个屹立于十里长街的水上明珠扬帆起航,开启了充满朝气、勇于开拓的艺术之旅。如今,整整十个年头过去了,国家大剧院的艺术水准已经可以和世界顶尖剧院所媲美。2017年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建院十周年纪念日当晚,一场特别策划的“国家大剧院建院十周年音乐会”在音乐厅举办。近30位知名音乐家汇聚一堂,以史无前例的超强阵容演绎了18部精心甄选的中外艺术作品。
红色经典:《长征》海报
艺术创作力是衡量一家剧院专业水准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这些年来,国家大剧院在精耕世界经典的同时,同样着力打造原创剧目精品。其中,红色经典六部曲《长征》《金沙江畔》《洪湖赤卫队》《方志敏》《冰山上的来客》《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以震荡人心的乐章翻开岁月沉淀的历史,歌颂革命英雄的崇高信念,感怀引领新风的时代精神。在22日晚的十周年音乐会上,《方志敏》和《长征》中的精彩唱段也得以展现。
《长征》“看一遍不过瘾”
今年65岁的徐敏是大剧院十年资深会员,如今还担任大剧院志愿讲解员。
徐敏成长在北京一个爱好文艺的家庭。在父母的影响下,她从小就格外热爱舞台上的艺术。曾经“上山下乡”的经历,更让她对红色题材情有独钟。
“我还记得小时候和朋友一起去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两个人只有一张票,还是她父亲要来的。她看上半场,我看下半场。没办法,那个时候本来演出就少,说是一票难求一点儿也不夸张。”徐敏告诉记者。
近几年,大剧院陆续推出的原创红色经典歌剧,徐敏场场不落,有的甚至看了不止一次。“看一遍觉得不过瘾。”
2016年7月1日,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国家大剧院推出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在此之前,《长征》主创团队印青和田沁鑫现身国家大剧院公众开放日活动,为广大观众介绍这部恢弘巨著诞生背后的故事。这个讲座也给徐敏留下了深刻印象。《长征》首演当天,徐敏也来到现场观看。“真的太棒了,大剧院通过舞台艺术把长征路上的艰苦卓绝表现的淋漓尽致。”
12月21日至25日,在国家大剧院迎来开幕运营十周年之际,《长征》也迎来了第三轮热演。
《长征》以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苦过程,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为理想与信仰而奋斗牺牲的崇高信念。
81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举世瞩目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
著名编剧邹静之充分尊重史实,再现长征精神的同时以当代的视角歌颂了这一需要铭记的历史;著名作曲家印青以一首首精彩的唱段刻画出长征战士的鲜明性格。
《长征》令人动容的故事、精彩演绎以及《长征》所展现出的革命先烈的理想与信念等,都让歌剧《长征》成为热议话题。该剧首演时,观众有军人、教师、医生、职员等各类职业并覆盖了80、90、00后。
长征的伟大历史造就出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长征精神的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时代的因子,都具有催人奋进、撼人心魄的精神力量。现如今,铭记历史,不忘纪念,传承永不褪色的长征精神依旧是我们现代人的使命。
2018年1月6日至7日,《长征》将作为第三届中国歌剧节特邀剧目亮相江苏大剧院。早在开票之前,就有很多观众对这部历经四年创作而成的舞台精品翘首以盼。正式开票后,很多党支部、学生团体、普通市民纷纷第一时间购票,截至12月24日,两场演出的门票已全部售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党建活动搬到大剧院”
2007年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拉开了正式运营的大幕。从此,这个屹立于十里长街的水上明珠扬帆起航,开启了充满朝气、勇于开拓的艺术之旅。如今,整整十个年头过去了,国家大剧院的艺术水准已经可以和世界顶尖剧院所媲美。2017年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建院十周年纪念日当晚,一场特别策划的“国家大剧院建院十周年音乐会”在音乐厅举办。近30位知名音乐家汇聚一堂,以史无前例的超强阵容演绎了18部精心甄选的中外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力是衡量一家剧院专业水准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这些年来,国家大剧院在精耕世界经典的同时,同样着力打造原创剧目精品。其中,红色经典六部曲《长征》《金沙江畔》《洪湖赤卫队》《方志敏》《冰山上的来客》《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以震荡人心的乐章翻开岁月沉淀的历史,歌颂革命英雄的崇高信念,感怀引领新风的时代精神。在22日晚的十周年音乐会上,《方志敏》和《长征》中的精彩唱段也得以展现。
今年32岁的郑时雨来自四川,从小他便深受身为票友的爷爷奶奶影响,十分喜爱文艺演出。2008年,郑时雨来到北京观看奥运会,同时也第一次走进国家大剧院。超高的艺术水准深深地吸引了他。
2010年大学毕业后,郑时雨来到北京工作,同时也成为了大剧院的会员。他告诉记者:“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这里有一流的艺术家,演出团体和剧院,这也是吸引我来北京工作的原因之一。”
今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是单位党支部成员的郑时雨,思考如何创新党建形式。当时恰逢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再次上演。此前已经看过的郑时雨对演出留下了深刻影响。于是,他提议10月的党建活动去大剧院观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一建议也得到了同事们的积极响应。演出结束后,不出所料,大家都觉得非常精彩,音乐很感人,舞台也很有视觉冲击力。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于2015年11月首演,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所作的中国原创歌剧。故事源自苏联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几个女兵在二战中抗击德国侵略者的故事,讴歌了她们坚贞乐观的性格和勇于牺牲的精神。该剧将在国家大剧院迎来第三轮演出,再度唱响白桦林里的动人音乐。
这部剧写的是战争,但却听不到枪声、看不到敌人,在俄罗斯油画般的音乐史诗画卷中,有的只是在硝烟中对和平的向往。该剧在带给观众艺术享受的同时,也让观众通过这部“有温度”的作品,感受到全剧彰显出的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大剧院通过此剧将人性的美丽温暖与战争的残酷无情做对比,意在致敬那些消逝在战火中的美丽生命,从而让我们现代人更加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导演王晓鹰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中国人创作的俄罗斯歌剧,体现我们中国艺术家对于俄罗斯文化、俄罗斯艺术、俄罗斯音乐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也表达了我们对于这些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的人的理解,这些在战争中牺牲的女性的光辉,以及俄罗斯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人道主义精神。”
歌颂革命英雄 唱响红色经典
《方志敏》是国家大剧院的第九部原创中国歌剧,也是其首部革命历史人物题材的原创歌剧,全剧选取了方志敏狱中的生活为主要内容,用方志敏的名作《可爱的中国》贯穿始终,并以剧中人物的思想冲突和情感碰撞的方式,将“现在”和“过去”两个时空扭结在一起,于2015年方志敏英勇就义80周年之际首演问世,唱响热血谱写的英雄赞歌。
方志敏的故事世代传颂,他用尽生命和热血写下的传世名篇《可爱的中国》更是震撼人心。为了缅怀英雄先烈方志敏,国家大剧院携手作曲家孟卫东、编剧冯柏铭、剧作家冯必烈、导演廖向红等实力主创团队,历时近三年共同倾力打造,着力塑造了“为革命而死,虽死犹荣”的共产党员方志敏,旨在以歌剧的艺术形式展现方志敏的革命生涯与心路历程,塑造一个具有理想信念、文人情怀、诗人气质和人格魅力的革命形象。
中国红色经典民族歌剧《金沙江畔》是国家大剧院继《运河谣》之后在民族歌剧领域的又一次探索。本剧改编自1959年出版发行的同名小说,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与金沙江畔藏区人民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并以深刻、细腻的笔触,塑造出金明、卓玛等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
《金沙江畔》自创作以来便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国家大剧院,致力于将歌剧《金沙江畔》打造为一部符合中国观众审美习惯的民族歌剧精品力作,希望通过该剧的创排唤醒大众对于民族歌剧的记忆。细腻优美又极富民族色彩的音乐、跌宕起伏且感人肺腑的故事、体现了红军的艰辛跋涉,也展现出滇藏高原独特自然风貌的舞台视觉,以及演员们对剧中人出色的演绎等都让这部作品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悉,不少观众特地从全国各地专程而来,只为重温伟大的长征精神、接受红色经典的洗礼。
1963年,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一经上映便引起了轰动,此后更是成为家喻户晓的银幕经典之作,尤其是片中《怀念战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歌曲早已脍炙人口。
2014年,国家大剧院把这部历经50多年岁月洗礼的银幕经典首度搬上歌剧舞台,作品保留了原电影音乐的“主题”,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歌剧的表现手法,使整部创作更具旋律性和画面感,受到了广大观众与业内的一致好评。主演迪里拜尔表示:“这不仅是一段终成眷属的边疆恋,一段可歌可泣的战友情,一片保家卫国的赤子心,同时也是一部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史诗。我相信当今时代,人们仍然向往那纯洁的爱情,依旧称颂哨所战士们的英雄主义情怀,也深深怀念那个时代所追求的崇高理想信念。”
首排于1958年的《洪湖赤卫队》是中国民族歌剧的瑰宝。它讲述了1930年,湖北沔阳地区的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和队长李闯的带领下捍卫洪湖家园,与敌人展开艰苦斗争的故事,凸显了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体现了与广大百姓的鱼水情深。剧中的著名唱段《洪湖水,浪打浪》更是成为几代国人心中的难忘记忆。
作为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经典责无旁贷。国家大剧院与《洪湖赤卫队》版权方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携手,盛邀大型原创舞蹈《千手观音》的创作者、当代导演张继钢等为主创团队,重新创排经典,力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让经典焕发崭新的魅力、继续感染和影响当下的观众。文/余源
大家都在看: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