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07-28 10:14
长泰县林墩镇美宫村全景图
长泰县林墩镇美宫村贝乌山,一块浸透着革命先烈鲜血的红色热土,一方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
67年前,6名烈士永远长眠在这里。今天,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这里百姓和谐,干群融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追思:贝乌山下英雄魂
贝乌纪念亭建在美宫村和同安区毗邻交界的一个小山坡上,它背靠巍巍青山,面临潺潺小溪。沿着逶迤蜿蜒的山路而行,来到烈士的长眠之地,映入眼帘的是小巧雅致、庄严肃穆的纪念亭,亭顶由二支亭柱支撑,混凝土盖顶。亭的后部是墓桌和墓碑,碑上刻着烈士姓名、籍贯和职务。亭柱上一副“献身人民万世流芳,浩气长存激励后人”的对联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特别的醒目。
“我当时还只是一名9岁的孩子,剿匪当天我在家里都能听到远处隐隐的枪炮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了解这段历史后,烈士们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我。”纪念亭前,现年76岁的退休教师林天益陷入了回忆。
时间回溯到解放初,美宫村当地一些顽匪残部慑于解放军的威势,逃至附近的深山老林伺机而动,想趁解放军走后卷土重来。躲藏期间他们还时不时下山骚扰百姓,使得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不过由于长时间的躲藏,这些匪徒也逐渐失去耐心,1950年12月25日,匪徒们想死命一搏,他们在美宫村和同安交界处的贝乌山周围山头设伏,并抓了村民做诱饵,借此做最后的抵抗。
当接到村民的匪情报告后,为了彻底消灭这股顽匪势力,解放军31军91师272团1营3连3班的副班长曲孟义带领5名战士赶到贝乌剿匪。在陷入匪徒的包围圈后,战士们临危不惧,浴血奋战,最后成功击毙匪徒首领和数名匪徒。但这六位战士也壮烈牺牲了。剩下的匪徒在首领被击毙后,也纷纷四处逃散,经此一役美宫村恢复了曾经的安宁。
如今,每年冬至或清明节,美宫村及周边村庄的中小学师生必到亭上献祭,宣誓入队、入团。县、镇及工业区各级机关单位的干部也时常到亭上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宣誓。
巨变:红色精神带动产业转型
“一代人的奉献,数代人的传承,正是美宫村如今真实的写照。”走在美宫村平坦的村道上,村书记林进聪指着新盖的民房和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石材加工厂感慨地说道。他说:“美宫村的发展,得益于革命老区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甘于奉献的精神。”
昔日美宫村的经济收入主要以茶产业为主,随着村里的劳动力转移外出,再加上当时网络仍未兴起,销售与种植的信息并不对称,使得茶产业的发展也逐渐遇到瓶颈。如何让美宫村恢复活力,也成了困扰在几任村书记心头上的难题。
“转机出现在2002年,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美宫村的产业转型有了质的飞跃。”林进聪说,那一年有几名外出务工回来的年轻人上山开采石料,并在山下开办了一间厂房进行加工,起初村民们对他们的做法很不解,认为石头怎么可能卖好价钱,但随着这几名年轻人的订单不断增加,村民的意识也发生变化,大家都慢慢认识到石材加工这项产业所带来的致富之路。为了能让村里致富,当年的老支书拜访了这些年轻人,希望他们能为村民分享创业经验和开采加工技巧,这些年轻人想也没想就立即答应。
就这样,一花引来百花开。经过15年的发展,截至目前,该村的石材加工企业达到了200多家,外来的务工人员将近4000多人。石材资源的有序开发,极大地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拉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守着红色资源,守着石头山,美宫村的村民们并不满足。 “我们将把红色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使老百姓在家门口也有机会吃上‘旅游饭’。”眺望着烈士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林进聪满怀信心。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