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06-23 11:59
2017年6月17日,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第二期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一行学员带着虔诚之心、朝拜之心远赴遵义寻根溯源;要带着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医务人员的思考在遵义这块红色圣地上固本培元。
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学员合影
迎着遵义温暖的晨曦,怀着火热的革命激情,学员们身着戎装汇聚于鲜红的旗帜下,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共同见证庄重肃穆的授旗仪式。
庄重肃穆的授旗仪式
军团首长将象征革命的旗帜交至纵队司令手中
行走红色遵义 看历史伟大转折
80多年前,红军在遵义迎来了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转折。遵义会议,真理与谬误反复较量,终于冲破了思想藩篱,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站在青瓦灰砖的遵义会议旧址前,禁不住会去想象会议前后的那几天这里紧张肃杀的气氛和匆忙进出的身影。
遵义会议会址前合影
那个改变中国命运的会场像一个凝固的历史舞台。“正是有了充满锋芒和战斗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实事求是展开思想斗争,认识、分析和纠正错误,坚持真理的会议成果,才实现了党和红军的伟大转折。”遵义会议纪念馆的讲解员如是说到, “在那次会上,不同意见大胆发表,出现了激烈碰撞和争论,可以说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学习范本。”
国家茅台
倾听马灯背后的红色故事
1935年3月春寒料峭的深夜,面容清瘦的毛泽东沿着村头这条几乎消失于茫茫暗夜的无名小路,无比坚定地向前行走着。那是新中国暮色低沉的前夜,也是毛泽东一生中灰暗的日子。好在,手里的马灯还亮着。
这是思想的灯盏、智慧的灯盏,这是为真理而不顾小我、勇于担当的灯盏。
当学员们踏上历史留下的足迹,边参观边听讲解,重温中国革命艰难而光辉的历程时,那激烈争论的场景,还有那微弱的灯光,仿佛就在眼前……
苟坝会议会址
传承红色基因,追寻精神高地
娄山关大捷的硝烟已融入岁月的年轮,但英雄的光辉形象永远屹立在娄山之颠。
当年红军从这里开始,一路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从苦难走向辉煌,取得长征以来的第一个打胜仗。毛泽东澎湃走笔挥就的《忆秦娥·娄山关》,铸就历史丰碑。学员们实地深入战地遗址,身临其境感受80多年前娄山关这场生死攸关的激战,体验“苍山如海、残阳如雪”的伟大气魄, 在史实前切身感受一道红关所彰显出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雄气概。
娄山关遗址
随后,学员们来到娄山关战斗遗址展览馆、一座古朴典雅的三层小楼里镌刻着当时战斗场景,详细的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取得胜利的伟大转折,学员们驻足凝望,深入学习。
如今的革命老区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历史不能忘,革命传统不能丢。
新长征,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需要征服,同样需要精神之旗的支撑、激励和指引。
学员们驻足凝望
烽火不息,革命精神永存
怀着沉重的心情,学员们来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监狱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息烽集中营。
面对当年惨无人寰的酷刑,置身于一排排森严恐怖的牢房,面对满目的疮痍和苦难,回首那些英勇无畏的牺牲和宁死不屈的抗争,触及灵魂的震撼警醒着每一位学员。
无论有多血腥,无论有多沉痛,为的就是让我们铭记:革命的艰难,成功的不易。无论身处怎样的年代,都不应该忘记这段已经过去的历史,更不该忘记先烈们永不屈服的精神。
息烽集中营里学员实地感受那段炼狱烽火
走在遵义这片红色热土上上,回顾着艰难的长征历程中广大医护工作者为保证部队战斗力,在人手少、药材缺、伤病员多、环境简陋等极其困苦的条件下,不怕困难,日夜操劳,战胜千难万苦,胜利地完成了医疗救护任务的种种感人事迹,学员们一路思考和探索“如何继承发扬好长征时期的红医精神走好医务工作者的新长征之路”。
迈步走向新长征之路
红军医护工作者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不怕牺牲、无私奉献、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医务工作人员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员们认真学习遵义会议精神
一面精神旗帜,将八十二年前和八十二年后的长征路紧紧地连结在了一起。
遵义,这座转折之城所闪耀出的共产党人的光荣与梦想,深深扎根的红医精神,必将在这个时代,照耀着学员们继续前行,不断培塑医护人员红医大爱的崇高精神,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圆满结业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