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06-06 09:47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家风并不属于私域,更不是老人“托管”的小事、家属“自管”的私事。家风是作风的臂膀,家风浩然敦厚,才有作风严实清廉,家风正才能作风正、律己严、行得正。笔者认为,应把“家风”种进党员干部的心,在骨子发芽绽放。
共产党人的家风,其实也是党的优良作风。不论是艰苦岁月里“朱德的扁担”,或是“周总理打着补丁的睡衣”,或是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还有焦裕禄、孔繁森等用生命践行、传承党的优良作风,无不凸显党员干部在党的家风重要性,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奋斗家谱”、“红色家书”引领下,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勇于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家风”。
党员的家风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标”。当前,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首次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列入其中,促进党员干部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好家风是做“合格党员”的基础。认真学习贯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关键是要把“做合格党员”融入生活点滴,在立家规、正家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家庭环境里传承下去、源远流长。
让党员成为正家风的“引领景观”。把党员“佩戴党徽、亮身份”实实在在体现在“里子”上,带头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和齐家,严实家风和家规,自觉在最微小的家庭生活里当好勤廉表率。首先,要身体力行,示范做好“最美盆景”。以主人翁姿态积极、自觉当好弘扬好家风的使者,努力建设崇尚廉洁、反对腐败的家风文化,为净化家庭环境、营造廉洁家风做出贡献;其次,要以点带面,营造“最美景观”。
但有时家风不一定就是鲜明的条条杠杠,但也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父母的言谈举止就是无言的教育,会慢慢渗透给孩子,它比单纯说教更深入,更具“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些最普通的老百姓家里却能出才子、孝子,正是恪守正确、朴素的家规使然。正人先正己,做父母的先做好人,才能培养出好的下一代。如果父母兼有好的学识或修养会更好。比如在处理家庭问题上,比如老人分配财产不公正,如果父母埋怨、愤恨、吵闹,孩子也会陷入同样的情绪中,同样也会有一些过激的言行。而父母宽容、大度,不计较,不等不靠,自己劳动致富,孩子也会懂得忍让、宽恕,进而会平和、有孝道等等。
在我国的传统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等名篇里有很多处理家庭问题的著述。可惜很多人视经典如糟粕,认为那是过时的东西,在今天没有用武之地。殊不知,如能懂得“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如能做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意义更大。如果和亲人之间,没有了金钱财产的纷争计较,还会有什么矛盾呢?可惜,能看开这些问题并正确处理的人是少之又少,当今社会有太多的和父母、兄弟姐妹之间因赡养、财产分割不均等产生的矛盾,撒泼骂街的有,打得头破血流的有,对簿公堂的也有。平民百姓如此,豪门大户争得更厉害。在金钱面前,道德缺失,良心丧尽,亲情友情全抛在了脑后。这样的父母即使家风制定得再好,自己先有违公正,致使孩子们们反目成仇,家庭自然丧失了团结、和睦的基本家风。这是家庭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提倡建立、巩固家风具有何等重大的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比学校更早一步的孩子的成长基地,家庭的影响巨大而深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让我们每个成年人从自己做起,加强学习和修养,然后培养我们的下一代讲文明、懂礼仪、有爱心,让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发扬。
家风正,则民风淳、社风好、政风纯、党风清。一个社会的良好民风是以千千万万家庭的良好家风为基础的,一个执政党的良好党风政风也与广大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密切相关。“家风建设”多次被提及,就是要党员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党的相关法规对家风建设也有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一次把家风写进党内法规,明确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不管是党员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都应自觉将言教身教、育人律己统一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带头正好家风、优化作风,夯实社会道德大厦,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把正家风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必修课、常修课。在“炼就金刚不坏之身”的同时,更要“严格管好身边人”,培育清正家风。通过党员带头示范,修身律己、管好家属,带动党员、影响群众。
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议家训、诵家规、晒家风,全体党员干部把家风建设作为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向实践转化的有力抓手,让“学”“做”与家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两学一做”落细落小落实。
(作者单位:贵州省剑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