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1-04-19 16:58
专家简介
葛镇亚,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遵义市长征学学会理事。
中央红军自战略转移以来,经常面对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要想跳出包围圈,保存有生力量,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战略方针,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果断地改变行动计划,从而在与敌人的对抗中把握战争主动权。遵义战役正是一场这样的战役。
作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中的第一个大胜仗,1935年2月24日至3月1日,中央红军取桐梓、占娄山关、再夺遵义城,取得了遵义战役的胜利。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战机,才能够战胜敌人。“善为将者,必因机以立胜也。”为了向读者们展现这场红军长征中的重要战役,“学党史行贵州”采访小分队邀请来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遵义市长征学学会理事葛镇亚,为大家揭秘红军是如何在这一战中以弱胜强,变被动为主动,并对长征产生深远影响的。
天眼新闻文化频道:遵义战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打响的?
葛镇亚:遵义会议召开后,中央红军决定向北到四川和红四方面军会合,但遭到敌军的阻截。中央红军只得被迫西渡赤水,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云南扎西集结,但敌方的部队再次迫近。为迅速摆脱敌人追击,中革军委决定回师东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所以遵义战役是在敌情极其严重的情况下打响的,其后尾有川军潘文华部,滇军孙渡部的紧急压迫,前方有黔军王家烈部和中央军薛岳部的迎头堵击。在1935年2月24日中央红军占领桐梓后,2月25日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接到了中革军委“消灭娄山关黔敌夺取遵义”的命令。
天眼新闻文化频道:这场战斗经过如何?红军采取哪些战略战术?
葛镇亚:当时中央红军是长途奔袭、连续作战,25日在娄山关脚下与黔军第六团刘鹤鸣的部队在黔川公路上遭遇。双方迅速开火,黔军由于都是当地人,对于地形熟悉便且战且退,迅速地退到了公路两边的高山上,用轻重机枪封锁,想要凭险据守。娄山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是川黔之间的重要隘口,地势险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经过一场白刃化的激战,红十三团控制了能够俯瞰娄山关的点金山,并在天黑以前控制了娄山关关口,把敌军压在南面的山沟里。当时红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的率领下,在侦察敌情后决定采取“正面出击和两翼包围”的迂回战术,将抢道娄山关改为聚歼娄山关敌军。果不其然,26日敌军为夺回失去的阵地,调集约6个团的兵力,乘着浓雾组织多次反扑,但在红军“正面攻击、两翼包抄”的沉重打击下,全线崩溃、仓皇南逃。红军乘胜追击,于28日晨再占遵义城,并控制了城南红花岗、老鸦山一线的高地。
红军突然东向夺占娄山关,蒋介石受到极大震动,于是急令相距最近的第一纵队吴奇伟之九十三、五十九两师火速增援遵义。一场激烈的战斗围绕红花岗右侧主峰老鸦山展开。这一战在敌军的疯狂反扑下打得异常艰苦,战役的转机在于一军团从水师坝地区向敌人侧后出击,尖刀一般直插敌军设在忠庄铺的指挥部,使得吴奇伟丢下部队狼狈逃往乌江,最后斩断浮桥,甩丢1000多名官兵在乌江北岸,做了红军的俘虏。
天眼新闻文化频道:娄山关大捷对于整个遵义战役有着怎样的意义?
葛镇亚: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重创黔军4个团,取得了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仗。娄山关一役后,毛泽东曾策马经过山隘,留下了气壮山河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打通了娄山关这条唯一的生命线,在长征路上重整旗鼓,再向前。
天眼新闻文化频道:遵义战役对长征产生怎样的影响?
葛镇亚:整个遵义战役,红军五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占遵义城,消灭中央军吴奇伟部九十三师大部,五十九师一部,击溃黔军8个团,毙伤敌2400多人,俘敌3000余人,缴获大量枪枝弹药,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全军上下一扫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失败和被动的阴霾,充分显示了人民军队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和英勇顽强的作战精神。娄山关大捷和遵义战役的大胜,是遵义会议精神的伟大胜利,是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在军事上的突出表现。
学术指导/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
文、视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曹雯赵相康向秋樾
部分图片由葛镇亚提供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