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3-06 15:07
地处贵州息烽阳郞坝的息烽集中营,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面积约2平方公里,设监狱8栋43间,建于1938年11月。其前身是国民党在南京陆军监狱在此设立的秘密监狱。集中营分为两部分,即阳朗坝本部和东北面约7.5公里的玄天洞囚禁处。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逮捕了许多有影响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囚于国民党设在南京的"军人监狱"。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大举进犯,南京岌岌可危,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令军统将这批人迁至武汉,不久再迁湖南益阳,最后转移到息烽关押。
息烽集中营四面崇山峻岭,古树参天。山里有湖,有洞,地形隐蔽险要。监房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命名,称为"忠斋"、"孝斋"、"仁斋"等等,"义斋"为唯一的一所女监狱。
息烽集中营对外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军统内部则称之为"大学",而重庆白公馆监狱和望龙门看守所则分别称"中学"和"小学"。 “案情”重大的革命志士从“小学”转囚于“中学”,再由“中学”转囚于“大学”,特务们称之为“升学”,若不幸惨死或秘密处死,则称为“留学”。
息烽集中营从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先后关押共产党人、进步人士1220余人。其中包括许多著名人物,如:许晓轩、车耀先、杨虎城、宋振中(“小萝卜头”)、黄显声、张露萍、马寅初等,而600多名革命者为民族解放事业先后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张露萍七烈士等。
1938年10月至1946年7月,杨虎城将军与夫人谢葆贞、幼子杨拯中及在狱中出生的幼女杨拯桂在这个与世隔绝的隐秘山谷被囚禁近8年。
1988年,国务院公布息烽集中营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贵阳市投资400多万元修复了集中营营区旧址,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
1998年,玄天洞杨虎城将军囚禁处也修复开放。
目前,包括英烈事迹陈列展、营区、烈士陵园和玄天洞等在内的大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已全面开放。(鉴古观今)
培训动态: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