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01-04 10:06
1933年察哈尔抗战中,以谢子长等为首的陕西籍共产党人纷纷奔赴前线,为促成冯玉祥与共产党的合作及抗日同盟军的组建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为收复察哈尔全境失陷国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陕西籍共产党员纷纷奔赴察哈尔前线
1931年春,冯玉祥与中共取得联系,后经过坦诚交流,双方达成共识。中共方面遂建议冯玉祥,利用他在西北军旧部中的影响以及察哈尔靠近抗日前线、易于组织和积蓄抗日力量的有利条件,到察哈尔组建一支义勇军,抵抗日本侵略。1932年10月,冯玉祥到张家口,立即与各方秘密联系,重招旧部,组军抗战,同时要求共产党派人到张家口,帮助组建新军队和抗日政府。中共遂派代表到冯玉祥处工作,并决定成立中共张家口特委,策应即将崛起的抗日同盟军。1933年5月26日,举行了全省民众御侮救亡大会,宣布组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推举冯玉祥为同盟军总司令,推选共产党员10余人为执行委员。
由于当时陕西省委是北方局下属革命力量最强的组织,加上大革命时期陕西省委曾经和冯玉祥有过很好的合作,相互比较熟悉,所以陕西籍的共产党人在同盟军里面起了重要作用。比如负责与张家口特委联系的肖明及张家口特委成员张慕陶、武止戈、吴化之,都是由当时陕西省委领导或领导渭华起义的陕东特委委员组成。而谢子长、阎红彦、王怀德、赵通儒、李锦峰等都领导或参加过清涧起义;许权中、谢子长、刘继曾、王霖、杨晓初、霍世杰、马志敬、张文华、周益三、钟师统都领导或参加过渭华起义。刘天章、刘少文、张性初等人都在早期陕西省委担任过领导职务;强龙光、白坚、王再兴、鲁贲、尤祥斋、高敏珍、蔡子伟、宋文梅、李馥清、张养吾、石仲伟、庞志杰等人都是陕西人。
1933年春,谢子长、阎红彦从陕西到达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部队情况和陕甘工作。此后,谢子长、阎红彦在组织的安排下回到北方。来到北平后,谢子长、阎红彦很快与强龙光会合。不久,中央驻北方代表孔原派他们到张家口抗日同盟军中工作。4月,谢子长和阎红彦受命到热河前线,首先接受的任务是改造抗日义勇军。5月中旬,他们奉命回到张家口。中共河北省委批准成立了“中共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前线工作委员会”(简称“前委”),谢子长、阎红彦都是前委委员。经冯玉祥同意,以参加清涧、渭华起义的陕西籍共产党人为主组建了中共独立掌握的武装第十八师,由许权中任师长,谢子长负责党的工作(相当于政委),杨晓初任参谋长,霍世杰任军需长。另外,阎红彦、强龙光、王怀德、李锦峰、宋文梅、王再兴等陕西籍共产党人也被安排在第十八师中工作。
中共还在二师、五师、十六师、十八师等部队里建立了抗日救国会、政治工作委员会和宣传队等组织。谢子长等人还到包头孙殿英部组织“兵运”工作。在地下党员的配合下,他们成功策动了一个团举行起义,这支部队被编为十八师第一团,成为十八师的主力。
巾帼不让须眉
很多陕西籍的女共产党员也来到抗日同盟军中工作。
1933年夏,党组织派尤祥斋、高敏珍到张家口抗日同盟军组织妇女救亡工作,尤祥斋担任察哈尔省抗日救亡运动妇女联合会总务工作(即现在的妇女主任)。6月的一天,在张家口前线,谢子长竟与通信多年但从未见过面的笔友尤祥斋相遇了。尤祥斋,原名刘芝兰,陕北米脂县人,1926年经王和璧老师介绍加入了共产党,成为陕北早期的女共产党员之一。在中共党组织的教育和领导下,这位年轻的女共产党员,担任米脂女校学生会总务、米脂县学联会副总务和妇女协进会主席,因反封建活动而闻名遐迩。
1927年,在米脂县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尤祥斋领导妇女协进会同迫害妇女的大土豪高增厚的老婆进行斗争。在斗争中,她收到谢子长从安定县发来的信,信中说:“你们做得好,做得对!这是对地主豪绅的迎头痛击,给妇女同胞们申了冤出了气。愿你们永远做妇女解放的先锋和民族斗争的英雄。今后继续斗争下去,为了争取革命的成功,非常需要争取妇女的解放。我愿不断听到你们斗争胜利的喜讯!”此后,双方即书信往来不断。后来,尤祥斋、高敏珍两人分配到十八师,从此笔友变成了战友。
在前线浴血奋战
冯玉祥于6月20日做出部署:派方振武为北路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为北路前敌总指挥,邓文、李忠义为左、右副总指挥,统帅大军北进,收复察东失地。中共地下组织从各方面积极支持和援助抗日同盟军。前委除开展御敌救亡协会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外,还派出一批党员到抗日同盟军各部队担任政治处长和其他重要职务。
6月21日,同盟军各部分头北上,向日、伪军展开进攻,中共领导的各师作为主力,一直战斗在最前线。7月12日,抗日同盟军光复多伦。克复多伦,全国军民莫不欢欣鼓舞。各界同胞、抗日爱国团体或发函祝贺,或捐款、献物慰劳支持。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及其抗日活动,并不符合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蒋介石大兵压境,抗日同盟军内部分裂,冯玉祥于8月5日发出“歌电”,自卸同盟军总司令,于8月14日抱恨离察,解甲归泰山。
冯一离察,形势骤变。8月8日中共前委在张家口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中共党组织领导下的二师、五师、十六师、十八师、干部学校等抗日力量一同撤往坝上张北一带,前委随十八师行动。方振武、吉鸿昌于8月16日在张北通电继续抗日,方振武任代理同盟军总司令。经组织上研究决定,谢子长等一部分陕西籍的党员随军前往张北,其他如尤祥斋等被安排回北平从事地下活动。
8月24日,前委在二师三团驻地康保县张北二泉井村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在会上,谢子长、阎红彦等主张与陕北红军会合。他们认为:在同盟军中共产党人控制的部队有15000人左右,如果把这些队伍集中起来,西进绥远,争取与陕北红军取得联系,在晋绥察边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不仅可以壮大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也可以有效地牵制国民党军队的兵力,从而有力支持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活动。所以这些部队一旦到陕北建立西北革命根据地,对我有利的形势更不可估量。谢子长指出:“华北一带交通四通八达,部队到那里不易立足,红二十四军的失败应引以为戒。部队还是拉过晋西北,到陕西北部与红二十六军会合,那里地域辽阔,交通不便,敌人不易进攻。在那里建立西北革命根据地,等站住脚再向山西、河北推进。”阎红彦也提出:“到河北一带很危险,那里离敌人的统治中心太近,我们难以站稳脚跟,应到陕北与红二十六军会合。”但他们的意见因遭到一些人的反对而没能实现。
9月下旬,抗日同盟军在滦东被敌人重重包围,与国民党第二十五师发生激烈战斗。前委为争取抗日同盟军突围,决定派阎红彦潜入陕西籍军官占主导地位的国民党第二十五师,进行策反工作。阎红彦接受任务后,立即化装前往国民党第二十五师。但是,还没有等他潜入敌军,同盟军就弹尽粮绝了。
10月8日开始,抗日同盟军遭国民政府军五个师的进攻,陷于绝境。13日,武止戈遇日军飞机轰炸阵亡,为了保存力量,前委决定干部分散突围。谢子长随同十八师在牛栏山、昌平、大小汤山与国民党军辗转苦战一个多月,最后死里逃生,回到北平。
1933年11月,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孔原派李华生去北平,处理抗日同盟军从前线撤回北平干部的派遣工作。当时,陕西省委的贾拓夫、陕北的崔逢运和鲁贲正在北平,向中央驻北方代表汇报工作,要求组织上向陕北增派干部。1933年底,中央驻北方代表委派谢子长担任西北军事特派员,回陕北领导游击战争。
1933年12月,谢子长告别了留在北平工作的战友,在王怀德的护送下先行返回陕北。次年,郭洪涛、白坚、赵通儒、张文舟、蔡子伟、张文华、鲁贲、王达成、李启明、李锦峰、王再兴、高敏珍等人也受命陆续返回西北,分别在陕甘边、陕北红军和根据地担任重要职务,为西北红军和根据地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单位:长沙税务干部学院)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