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05-10 10:33
黄子文同志是三原县著名的烈士,他留给我们的仅有几张发黄的旧照片和短短的几页简历,就如同他短暂的三十八年的生命,一个人只活到38岁,他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这一代人是想象不出来的。我反复咀嚼着,简历中那些省略的不能再省略的文字,想象着这位从未见过面的烈士,他应该是我们尊敬的父辈。凝视着那张早已发黄的照片,眉清目秀中略显忧郁,气宇轩昂中透出沉稳,一副眼镜架在他高高的鼻梁上,那是怎样一个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进步青年?从1909年到1947年,黄子文在那个轰轰烈烈的年代,创造了他三十八年生命的传奇,而我,当时还在另一个世界……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在他的“自述”中多次提到,当年渭北革命根据地,三原“黄氏兄弟”满门英烈的事。他说:“我在渭北革命根据地时间长,对开创这块根据地的领导者之一的黄子文,却有较长时间的接触。早在1928年就在渭北开始搞武装斗争。黄氏兄弟在渭北很有影响,全家革命,牺牲了好几个人,他的历史地位应该承认。”
习仲勋与黄子文在创建渭北、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亲密无间情同手足的友情。1998年,他让妻子齐心替他亲往三原,探视已经牺牲五十多年的黄子文烈士的遗孀李盛云。
黄子文,陕西三原武字区甘涝池村人,1909 年生。他的父亲黄铭,是当地开明士绅。早年参加靖国军,反对袁世凯称帝,成为辛亥革命老人于右任的挚友。黄子文与兄长黄子祥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曾在三原县中学学习,1925年考入黄炎培先生的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在那里结识了共产党员蒲克敏、张资平。又经他们介绍,1926年黄子文加入共产党。次年3月,黄子文参加周恩来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后,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军事和政治。汪精卫叛变革命,党组织派黄子文前往湖北的黄安、麻城学习那里的农民运动。中央“八七”会议后,中共陕西省委将他派回家乡,担任三原县委农运委员,组织农民运动开展武装斗争。黄子文在家乡找到共产党员唐玉怀。变卖了自家的土地,用“苦肉计”让母亲拿出家里的银元购买了武器,组织起渭北第一支农民游击队。活动在三原各地以及周边的富平、淡村一带,开展抗粮抗捐,打土豪斗争。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交农”和武装“围城”斗争。
1928年春,三原久旱无雨,青黄不接,反动官府逼款催粮,农民怨声载道。三原党组织发动“交农”斗争,黄子文组织、领导并制定方案,提出口号,用鸡毛传贴方式联络农民,发动几万人参加了“交农”围城斗争,迫使反动县长贴出免税公告,“交农”运动的胜利,打击了国民党政权,在渭北产生重大影响。
1928年5月渭华起义,三原党组织按省委的指示,组织武装围攻三原县城,黄子文担任了围城总指挥,他带领武字区农民游击队和当地共产党掌控的胡景铨部四个连。由于三原驻军早有防备,敌强我弱,武装围城没有成功,但极大地震慑了反动当局。用习仲勋的话说那是“打响了渭北地区革命武装的第一枪。”
1929年关中大灾,史称“民国十八年大旱”,渭北地区民不聊生。黄子文带领党员组织筹粮赈灾,强迫豪门捐粮,一个月就筹集80石粮食救济灾民,此举赢得了民心,为后来组织农民武装斗争打下基础。
三十年代初,黄子文根据党的决定,组织灾民自救队,捣毁反动的区公所,处决贪官污吏,分掉地主老财的粮食,建立起200多人的革命武装。7月黄子文被省委派到天津北方局工作,又转至陕北,他在刘志丹领导的陕甘游击队五支队担任政委,与支队长闫红彦转战南北,打击敌人。
1932年7月,省委调回黄子文,他担任了三原县委委员,组织成立渭北游击队。这是西北第一块红色根据地,黄子文担任渭北革命委员会主席。
渭北革命根据地地处渭北中心地区,距离西安不到50公里,自然成为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眼中钉,他们调遣部队进行围剿,而执行左倾路线的省委,特委不顾敌强我弱的形势,一味正面阻击,遭到失败。渭北根据地仅仅坚持了两年多的时间,在残酷的斗争实践中,他们领悟到武装斗争只能走毛泽东的井冈山道路。
在残酷的斗争中,黄子文几经磨难,因与左倾领导的意见不同,几上几下,被撤职处分,甚至被开除党籍,他从未丧失革命信心。忍辱负重,默默工作。1933年6月,黄子文装成木匠前往渭华山区,奔波十多天,忍饥挨饿寻找到病饿交加的红二十六军主要干部刘志丹、王世泰等人,千辛万苦地把他们带回根据地。留下了一段黄子文的妻子李盛云与王世泰假扮夫妻,通过敌人渭河渡口的感人故事。
1933年4月,黄子文任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习仲勋任政委。陕甘边游击队在习仲勋、黄子文领导下,担负保卫陕甘边特委和陕甘边革命委员会的重任,开展游击斗争,巩固和发展陕甘边新苏区。1933年11月,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在甘肃合水县莲花寺成立 。黄子文任政治部主任。部队进入了南梁,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真正踏上以山林为主的游击战争,西北革命进入新的时期。1934年春,陕甘游击队在黄陵、宜君、富县、耀县、旬邑、淳化以及甘肃正宁,宁县一带不断地扩大根据地。黄子文担任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主席。
1939年7月,中共北方局代表朱理治来到陕甘边,积极推行左倾路线大搞“肃反”,刘志丹、汪锋、习仲勋、张秀山、张策等一大批红军干部被抓,黄子文也在其中。他的妻侄女李金芳和他兄长黄子祥的女儿黄培兰惨遭杀害,年仅17岁。
党中央毛主席派王首道、贾拓夫来到陕北,挽救了陕甘边和红二十六军的干部。黄子文被安排到红军的兵工厂工作。1942年延安整风中,他再次遭到不公正的处理。黄子文被“开除党籍”,被迫回到家乡,忍辱负重,默默地为党工作。
1946年春,三原党的组织多方活动,黄子文担任陵前乡乡长,他改编了自卫队,让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掌握枪杆子,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多次送出情报,保护革命人士和地下党员。
1947年3月,黄子文接到西北局习仲勋的指示,要求他把陵前乡的武装拉进边区。他决定起义参加保卫边区的战斗。他派兄长黄子祥带了10多个全副武装的队员来到坡子村,将马额乡自卫队缴械,实行“地方戒严”。他们割断马额到三原的电话线,烧毁候家堡城门楼,在街道贴上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布告,抓获当地一名国民党军官和两名话务员,带领起义的一百多人连夜向淳化方向开进。5月9日,起义部队在淳耀县姚家河被编为渭总第一支队,黄子祥任支队长,黄子文任副支队长。他们活跃在渭北各地,袭击敌运输队,破坏通讯设施,摧毁国民党保甲政权,建立人民政权。6月24日,黄子文率队在西原阻击国民党三原保安团的战斗中,头部中弹,壮烈牺牲。他为三原的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黄子文牺牲后战友们将他安葬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凤凰山下。1950年,三原党组织将他的灵柩移至陵前甘露池村。中共西北局、关中地委、三原县委送来挽联。“为人民毕生奋斗历尽艰险;战胡匪奋不顾身捐躯疆场。”从此,黄子文烈士的墓永远矗立在烈士的家乡!
一个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烽火岁月中,革命者随时会遭受到突如其来的灾难,但是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共产党员救国救民的责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六十多年过去了,光阴荏苒。共和国走过沧桑,前赴后继,踏过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无数的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用年轻的生命和坚挺的脊梁,换来了民族的尊严,他们的信念终于让我们后辈见证了!当我写下这篇小文,已经满面泪痕,英年早逝的黄子文烈士啊!您若能看到今天的胜利,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复兴,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您一定会无比的欣喜,永远含笑长眠于九泉!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