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12-18 09:59
一部以八路军学兵队历史为背景的抗战题材电影《底色》,今日在山西临汾市开机。中共临汾市委、临汾市政府和尧都区的相关领导,央视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2位学兵队员的后代同时赶赴临汾出席了开机仪式。
1937年11月8日太原沦陷,随着军队、机关以及大批难民南撤至临汾,一时间,这座晋南重镇成为山西乃至华北的抗战中心。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提议,在中共北方局领导下,八路军部队中的一个特殊建制单位——八路军学兵队在临汾刘村镇成立,广泛吸收抗日学生入伍参军。在一百多天时间里,六百多名热血青年在这座抗战熔炉铸炼成钢。
在他们当中,有身经百战的红军团长何以祥(他后来曾担任上海警备区司令);也有接受周恩来直接领导,来自上海“特科”的地下党员陈克寒(他后来曾担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很多学生脱下长袍、西服和高跟鞋,在一夜之间改写自己的人生底色。来自复旦大学物理系的女生李六平,经历了淞沪抗战的炮火,家人本已给她买好去重庆的机票,并安排了她去美国留学,但她决然奔赴前线,成为八路军学兵队一名女战士。
这几百名学生青年,后来有的英勇战死沙场,有的死于集中营敌人的枪弹之下,更多人在建国后成为栋梁之才,担任着共和国部长、大使、空军学院院长、美术学院院长,总理秘书等职位。正是那段共同的青春记忆,赋予了他们终生不渝的志向。至今,仍有两位年逾九十的老学兵队员张令仪和王征明,生活在上海。在影片开机之日,他们也收到了剧组和学兵队后代赠送到家的花篮,表达敬意与祝福。
电影故事片《底色》的情节,主要围绕学兵队女兵区队一班女兵们的训练、生活和爱情故事展开。面对即将来临的战争,艰苦严苛的训练,以及与恋人的生离死别,八路军学兵队的经历为这群年轻姑娘的人生喷绘了一层鲜红坚实的底色。
影片中的女主角卫蓝和男主角秦海洋,都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学生。他们因学校在淞沪会战中被日军轰炸,携手一起跑到山西,原准备加入阎锡山创办的民族抗日大学,却受到八路军的感召改投八路军学兵队,最后秦海洋英勇牺牲在战场。卫蓝的父亲是南京的商会会长,秦海洋的父亲是上海的银行家。
本片根据真实人物原型,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银幕形象。其中有一段特殊的故事,保留了原名原姓的真实——这就是著名歌曲的《游击队歌》的诞生。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在三十年代的上海电影界,已经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电影音乐代表作品。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上海文艺界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各地演出,宣传抗日。在山西临汾八路军学兵队,他听了彭雪枫将军演讲的“抗日游击战争”一课后,激动得夜不能寐,在煤油灯下创作了不朽的抗日战歌《游击队歌》。第二天一早,他便站在学兵队操场上指挥学兵队员们唱响了“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从此,《游击队歌》传遍大江南北,唱响长城内外,成为鼓舞全民抗战的精神力量。贺绿汀后来先后在新四军和延安继续音乐创作,并于建国后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底色》的编剧袁炜介绍说,创作这部影视作品的目的,是希望能以抗战先烈的家国情怀影响、感召当今年轻一代,使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大敌当前同仇敌忾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电影《底色》由袁炜执导,卢婕、孙聪和金良等担任主演,由中共临汾市委宣传部和北京中联经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出品。由于影片拍摄主场景选在八路军学兵队驻地刘村镇,尧都区人民政府对摄制组的拍摄工作给与了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本片计划于2019年1月初杀青,4月份完成后期制作,力争在建国七十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在央视频道CCTV-6播出。(文汇报)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