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10-15 14:37
石潇江(1909-1945)原名石湘璞,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辛店街道毛托村人。是山东早期的共产党员,1927年就积极投身革命,是山东人民抗日武装救国军第五军第十二中队的主要组创者、领导者,临淄著名革命烈士之一。历任八路军中队长、营长、副支队长兼参谋长,鲁中军区、清河军区参谋主任,渤海五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1945年10月,遵照党中央的命令,率领部队通过渤海海峡进军东北途中不幸遇难。
毛托村隶属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辛店街道办事处,位于胶济铁路东风车站北一公里处,毛托村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清朝时期就人才辈出,武举众多,走向近代,又涌现出了石潇江、石化风、石志庆等多位抗战英雄。2010年4月22日,原山东省委书记省计生协会会长赵志浩莅临辛店街道,视察人口计生工作,为毛托村题写了“毛托幸福村”五个大字。
石潇江领导、创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十二中队。在“七·七”事变后,时任辛店通惠小学校长石潇江奋笔提书:“千古上国衣冠沦为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他积极联络进步青年石一宸等在石家毛托、大杨、小杨、大张、小张村一带,组织抗日武装。先是利用同学、亲戚或朋友关系联络人员,然后将人员分成若干“起枪小组”,向有枪的地主家起枪,很快便拉起了拥有五、六十人、三十多支长短枪的队伍。1938年2月13日晚,在石家毛托小学宣布起义,队伍番号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十二中队”,同年夏季,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八团二营”。十二中队组建之初就计袭辛店车站,直捣日伪傀儡组织的辛店维持会,紧接着又在张店、博山、金岭车站连续伏击敌人的军用列车,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后长期转战在新泰、莱芜、蒙阴、沂水一带,在打击日寇反击国民党的进攻,巩固与扩大鲁中抗日根据地等各项任务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中,石潇江组建胡十二中队牺牲的烈士还有石次昆、石星垣、田长韶、石润璞、石毓福、王树勋、李东文、孟献策、孙玉泾、李均田、徐怡松、郭亨元、孙铭文、孙成烈、苗长清、田昌林等十六人。也先后涌现出了如:石一宸(少将、原中国军事科学院顾问、福州军区副司令员)、褚传禹(原湖北省军区司令员兼湖北省委常委)、石志庆(原北海舰队副司令员)、石仰天(天津警备区副政委)等多名副军级、少将、正军级高级军事将领,其中石一宸是炮轰金门战役作战方案的具体制定者和执行者,褚传禹曾任43军军长领导时任127师师长张万年将军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五战五胜直逼河内,为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十二中队创建旧址,位于今辛店街道办事处石家毛托村西北角,现在村南建有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十二中队纪念碑。
一、投身抗日
石潇江是在1925年考入曲阜师范,1927年在该校成为一名党员。1931年,开始担任临淄南仇小学的教师,1934年来到临淄辛店通惠小学,之后成为校长,组织学生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和募捐活动。
七七事变后,石潇江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组织和领导临淄部分地区的进步青年石一宸、石次昆、石锡候、石星垣、田长啸、石化凤、石源泉、孙子英等筹建抗日武装,经过一两个月的积极工作,组织起爱国青年60多名,搜集到各种枪40多支,组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十二中队,当时石潇江任政治指导员,石一宸任中队长。
二、计袭维持会
1938年2月5日早晨,日军突然袭击了临近的冶里、中埠村,以清剿抗日游击队之名,屠杀手无寸铁的无辜群众231人,制造了“冶里惨案”。石潇江决定当晚把部队拉出去。2月8日,起义部队向黑铁山挺进。
当时廖容标司令命令石潇江、石一宸等人暂以长山县九区为根据地,主要任务是打击张店、辛店一带的日本鬼子和那一带的汉奸队,配合地方游击组织开辟淄川、博山一带的根据地。
1938年春,十二中队奉命摧垮辛店的维持会,石潇江和石一宸选拔了20余名同志组成奔袭队。一天早饭后,他们化装成赶集的、抓药的、走亲访友的,分别潜入辛店车站附近。不料,被敌人的翻译看出破绽,眼看巧夺的计划难以实现,战士们就顺手把那个翻译抓出来了。当时鬼子兵摸不着头脑,龟缩在碉堡里向外乱打枪,维持会的人员全部做了奔袭队的俘虏。
三、伏击列车
1938年2月,日寇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沿张博铁路线四处扫荡。一个多月的时间,日寇就制造了“杨寨惨案”、“河东惨案”,屠杀我抗日军民数百人之多。为了严惩敌人。石潇江奉命带领十二中队,配合十四中队开赴张博铁路附近,计划伏击敌人的列车。
战前,石潇江、石一宸和十四中队的领导干部亲自察看了地形,根据敌人的活动规律,制订伏击方案:确定二中队从路西,十四中队从路东两面攻击敌人。命令下达后,部队进入阵地,爆破组在铁轨下面埋好迫击炮弹。上午10点左右,几声鸣笛响过,敌人的一辆军用列车徐徐地开过来了,车上的鬼子兵、汉奸队摇头晃脑地东张西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接着就是车厢激烈的撞击声,列车被炸成两段,车头、车厢脱轨,打着滚翻到路基下。石潇江同志一声令下,密集子弹射向车厢里面的鬼子兵,打得敌人哇哇乱叫,经过十几分钟的激战,毙伤日军、汉奸20多人,缴获了很多军火物资。
石潇江还做过一段时间统战工作。1938年秋季以后,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石潇江率领的三支队八团二营,奉命调往鲁中地区,编入第四支队。不久,石潇江同志又调往鲁中军区任参谋主任。
1940年9月,石潇江、朱则民带领部分军政干部到蒙阴执行改造邵子厚部队的任务。邵子厚原系国民党保安团团长。经过做工作,将其改编为我军的蒙山支队。
邵子厚叛变后,纵队首长抽调了部分骨干,动员不愿投降而离开部队的数百名战士归队,又吸收了一批爱国青年,重建蒙山支队,任命朱则民为支队长,石潇江为副支队长。
四、马渠战斗
1943年春,石潇江调清河军区任参谋主任。不久,又调清东军分区任副司令员。在敌、伪、顽三面夹击的情况下,石潇江多谋善断,指挥灵活,马渠战斗就是其中的一例。
马渠村,位于昌邑县北部,1943年冬,日寇向根据地扫荡时,国民党顽固派王玉民的李树桂团乘机占领,肆意杀害我抗日干部和群众,广大群众和我军指战员纷纷上书,请求收复马渠村。经上级决定,石潇江指挥独立团的4个连和昌邑独立营攻克马渠村据点。此时石潇江母亲因为敌人的酷刑迫害刚刚离开人世。石潇江率部向敌人发起攻击,各营、连正准备强攻,石潇江下令停止攻击,干部、战士一时不解。他们认为拼命也要把马渠村拿下来,为什么停止进攻?
原来,石潇江根据多年来的作战经验,断定敌人遭袭后,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很可能向西南方向逃跑。如果强攻势必要付出很大代价,让他们离开“乌龟壳”再行歼灭更有利。于是,他命令四连从北面进行佯攻,其余3个连和昌邑独立营全部埋伏在据点西南3里的油房村一线,等候围歼敌人。
果然不出所料,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顽军像一窝受了惊的蜂子一样倾巢而出,乱哄哄地向西南方向逃窜。眼看敌人进了埋伏圈,石潇江一声令下,十几挺机关枪、七八百支步枪一齐开火,当场歼敌100多人。除少数残敌逃跑外,800余人被生俘。干部、战士纷纷议论:“石副司令神机妙算,用兵如神,这次战斗是以小的代价换来了大的胜利。”
五、歼灭敌团
1944年夏天,石潇江率部在寿光以北的张家庄一带遭到敌人的重重包围。日寇的轻、重机枪呼呼地叫着,炮弹不时落在司令部的房前屋后,情况十分紧急。这时,赵寄舟司令员和岳拙元政委有病,不能行动,石潇江非常着急。
石潇江迅速查明敌情,立即把警卫连拉到村外抢占有利阵地,命令警卫连的一个排保护赵司令、岳政委从包围圈的缺口转移,自己留下来指挥作战,牵制敌人。
石潇江沉着指挥,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太阳落山时,寿光县大队和两个区中队根据石副司令的命令,在敌人背后发起攻击。敌人腹背受击,石潇江命令警卫连反击。敌人在前后夹击下,丢下一具具尸体,狼狈逃窜了。
在1944年春夏交替的季节,伪顽头子张景月在日寇的唆使下,新建了第七团。团长康代五,群众称他为“糠团”。该团常对我根据地骚扰,军分区决定歼灭“糠团”。一天夜里,石潇江亲率独立团第一营,经过长途跋涉,当夜包围了桂河村。石潇江安排一个排冒充伪军混进村内;另一个排摸掉东门岗哨,断敌退路;其他部队埋伏在村北,待机发起攻击;部署就绪后,一连一排直冲西门,敌人的哨兵糊里糊涂地当了俘虏。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除死伤者外,600余人全部缴械投降。
六、英年早逝
1945年10月,渤海军区奉命组成一个新编师,横渡渤海挺进东北,石潇江带领该师的一个营从沾化县的海上出发。当时,天气不太好,有的同志考虑到石潇江体弱有病,建议他天气好了以后再走。石潇江表示,不能贻误战机,于是带领警卫排30多人抢先起航,直奔大连而去。当船行至秦皇岛附近时,天气突变,不幸木船触礁,船上干部战士30多人遇难,石潇江时年36岁。
七、入编四野
1938年7月,根据中央指示和省委决定,第五军改番号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辖第七、八、九3个团和1独立个营。十二中队被改编为第三支队第八团第二营,辖第四、第五两个连,另有一个炮兵排,一个特务排,石潇江任营长,石一宸、相鲁治任副营长,宋亮任教导员。第四连连长郑新斋、副连长刘振功,宋亮兼任指导员;第五连连长侯仑山,指导员石星垣;炮兵排排长石士东;特务排排长张子浩。
1939年9月, 该部队又与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第四团合编。此后,这支部队长期转战在辛泰、莱芜、蒙阴、沂水、淄川、博山一带。日军投降后,随鲁中军区主力部队挺进东北地区,编入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序列,十二中队的战士们在中国革命史上了赫赫战功,彪炳史册。
评论 (0人参与)